当前位置: 首页 > 幼师资源 > 幼儿教案

幼儿园小班教案

时间:2024-03-05 10:16:42 晓怡
幼儿园小班教案范文集合十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范文集合十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创造力,鼓励幼儿大胆地表现。

引导幼儿练习画圆。

引导幼儿能用3种以上的颜色大胆表现。

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画圆的技法、涂色、对圆形的联想。

教学难点:调动幼儿的绘画热情;

让幼儿形象地认识“圆”的同时如何较有美感地画出其心目中理解的“圆”;

能画出圆的简单组合形态。

活动准备

包装神奇的泡泡液;水彩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引入时采用孩子常玩的“吹泡泡”游戏为导线,直观地引出“圆”这一主题。为了打破教师讲、幼儿听的旧模式,采用了导入、合作、交流、巡视、评价的教学模式,并贯有神秘感、激励、启发等手段,使整个活动的教学方法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同时,改变了以往传统的运用范画教学的模式,不出范画,少做完整示范,以问答的形式引导孩子的自主性,给孩子以更多的想象空间。

一、引导幼儿进入主题。(神秘的语气)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件神奇的宝贝,你们想不想看看呀?”(想)

二、引导幼儿认识“圆”并启发孩子对“圆”展开联想。

展示装扮后的“泡泡液”并用神秘的语气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打开泡泡液并吹出很多泡泡调动幼儿的情绪,在幼儿兴奋的同时边吹泡泡边让幼儿观察并提问。“快看!快看!圆圆的泡泡有的大有的小,它们都像什么呀?”

“那边有两个调皮的泡泡抱在一起了,变得像什么呀?”(葫芦)“哦!快看!还有一个大圆泡泡周围粘着一圈小圆泡泡,又变得像什么呢?(花)啊!这朵花可真漂亮呀!再看看它还像什么?像不像飞碟呀?(像)

三、引导幼儿观察颜色

“太神奇了!老师看到圆圆的泡泡们还有好多颜色呢!小朋友们看到了吗?(看到了)哦,小朋友们也看到了,那小朋友们能告诉老师你们都看到了哪些颜色吗?”(蓝的、红的、绿的……)在飞舞的'泡泡中,孩子们终于按捺不住兴奋的情绪,纷纷蹦跳着用小手去触碰泡泡,同时在老师不断地重复中直观地理解了“圆”,在“变成什么、像什么的、”提问中联想出许多孩子们熟悉的与圆相关的形象(如:汤圆、皮球、珠珠、葫芦、飞船、花……),也在引导中让孩子们发现了“泡泡”在光线照射下会有很多颜色的变化,使孩子们在涂色阶段能够比较容易地根据记忆中所见到的颜色来涂色。

四、引导幼儿画出它们认识和联想到的圆

“小朋友们,刚才的泡泡是不是变了很多东西呀?小朋友们喜欢它们吗?(喜欢)还想跟它们玩吗?(想)可是泡泡们跑得太快了,一下就不见了,都不能和我们做游戏。怎么办呢?不如我们把它们画下来带回家好吗?”(好)在孩子们快乐地欣赏、想象之后他们很渴望能把刚刚见到的情景画出来。

五、请幼儿来自己画。

“好,那现在就请小朋友们来画一画漂亮的、圆圆的神奇泡泡吧。”

六、巡视幼儿作画

在巡视过程中,进一步启发并指导幼儿画圆以及做适当的联想创作和涂色。

同时注意帮助、鼓励幼儿克服绘画和创作中遇到的难题。

七、评价作品

鼓励孩子自己阐述绘画表现的内容和意图。发现孩子的细微进步,并用言语、

动作对他们的进步表示肯定,让孩子在成功中逐步树立自信心。

教学反思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选材要要尽可能地贴近幼儿的生活,以达到共鸣。传授知识时不能机械化地教幼儿技法,要根据幼儿年龄及认知发展特点选择教学形式和内容,符合幼儿身心成长规律,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调动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要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教师要以幼儿的眼光去设法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能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感受的,可以展现其丰富想象力的环境并要给孩子创造、尝试的机会,让孩子的创造思维得到尊重并充分得以施展,充分适应低幼阶段孩子善于感官学习和被动注意占优势的身心特点,通过鲜明、新颖、具体的事物吸引力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充分享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并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本次活动,调动出了孩子们的热情,使他们顺利地画出了圆,并且还创作了不少关于圆的组合变化,色彩也很丰富,没有出现千篇一律的雷同画面。但是,有个别孩子在纸上画了许许多多大小一致的单一的圆,后期到了涂色阶段又显得很疲惫,产生了畏难的情绪。因此,教师在尊重孩子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要发挥好自身的主导作用,让孩子们理解并掌握学习内容的同时还要适度把握和引导孩子的绘画热情,避免孩子因“过度发挥”后造成“量太大”而无法完成作品产生厌倦、退缩的心理。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愿意用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所看见的东西,并进行大胆地猜测,体验故事中从危险到脱险的情节。

2、感受绘本中袋鼠的大口袋的.神奇之处。

活动准备:

《大口袋》绘本、幻灯片、音乐磁带、手偶小白兔。

活动过程:

一 、引出主题。

(教师手插口袋来到幼儿面前)小朋友们好,你们有没有发现老师的手不见了?到哪里去了啊?(请幼儿说)哇,老师的口袋本领可真大啊?能把老师的手变得不见了,但是今天老师请来的客人啊,它胸前的大口袋本领还要大,你们猜猜他是谁?(袋鼠)今天老师就把袋鼠给请来了。

出示多媒体一:袋鼠妈妈有一只大口袋,大口袋里住着谁啊?(小袋鼠)教师小结:袋鼠妈妈有个大口袋,里面住着小袋鼠,袋鼠妈妈和小袋鼠在草地上快乐地游玩。

(放出风的声音)听,什么声音?这声音可怕吗?为什么会有这个可怕的声音?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来看看?(出示多媒体二)发生了什么事啊?(请幼儿说说)教师小结:大灰狼要抓小白兔,小白兔吓得拼命跑。

大灰狼追啊追,追啊追,碰到了谁啊?(出示多媒体三)大灰狼会对袋鼠妈妈说什么?袋鼠妈妈又会对大灰狼说什么呢?(请幼儿说说)教师小结:大灰狼遇到袋鼠妈妈,可袋鼠妈妈的口袋里只有小袋鼠。

(出示多媒体四)大灰狼有没有找到小白兔啊?他在想:咦,小白兔躲到哪里去了呢?你们知道吗?(袋鼠妈妈的口袋里)哇,袋鼠妈妈的口袋好神奇哦,还能帮小兔子脱险呢。

(出示多媒体五)大灰狼走了,小白兔和小袋鼠在草地上干什么呀?(在开心地唱啊跳啊)教师小结:大灰狼走了,小白兔和小袋鼠一起开 ……此处隐藏2968个字……p>这个音乐里说了什么?

(请个别幼儿说。)

分别出示图1、图2、图3、图4引导幼儿看图学歌曲。并创编动作。

三、游戏活动

幼儿扮演小白兔,教师扮演大灰狼,当“哎呀,狼来啦!”幼儿就快速地跑回座位。

四、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指出“选择、编排教育内容要依据目标进行。要充分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贴近儿童实际。学前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小班孩子的年龄特征决定了游戏是他们学习的最佳形式,也是最容易让他们接受的。以上活动中的游戏是我根据正在开展的音乐活动“小白兔和大灰狼”设计的,游戏情节简单又充满童趣,可爱的小白兔又是孩子们都喜欢的动物,连平时几个总不爱参与集体游戏的孩子都轻松地玩起了游戏,在愉快的活动中孩子们的基本动作得到了发展。

《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在游戏过程中给予适当指导,保持愉快的情绪,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应进入游戏角色,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夸张有趣的肢体动作带领孩子进行游戏。看到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轻松愉悦地游戏时,我真的感到,用一颗天真的童心和孩子相处,孩子们一定会越来越喜欢你。

活动前,我首先对目标进行了定位,音乐活动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就是让小朋友能够学唱一首歌。但是对于这节活动,我的主要目标是除了学唱歌曲还要能根据歌曲内容做相应的动作,并参与到角色游戏中。不足之处是活动中教师的语言不够精炼。游戏规则没有交待完。准备的不够充分。在下次活动中,教师应该避免再出现同样的事情。当然还有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指出的问题在下一次的活动中要改正。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喜欢音乐活动,对音乐活动感兴趣。

2、感受和体验木偶跳舞的特点。

3、能根据图片,在音乐的伴奏下,较协调的做出相应的动作。

4、知道与朋友互换,可以得到更多的本领。

活动准备:

人体图;不同姿态{可以互相调换}的木偶图若干;红。黄手腕套{与幼儿人数相等};彩色笔;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感受木偶人跳舞是怎样的。

1、“老师最喜欢跳舞,现在老师跳给你看。”教师随音乐跳舞,“喜欢可以和我一起跳。“你有什么感觉?”

2、“刚才老师跳的舞和我们平时跳舞有什么不一样?”从动作上引导幼儿区分木偶和小朋友跳舞的不同。

3、“木偶人跳舞哪会动?”结合幼儿的发言,教师在人体图上作记录。并丰富幼儿的知识:骨头和骨头连接的地方叫关节。

4、“为什么木偶人只有关节在动?”告诉幼儿它没有生命,是用木头做的,而我们人有生命,挑起舞来就非常好看。

5、请幼儿和老师一起跳,“除了刚才做的,你还想做什么?”鼓励幼儿做出不一样的动作来。感受木偶跳舞的动作特点。

二、进一步体验木偶人跳舞,学习看图做出相应的动作。

1、“今天,我还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他哪里有些特别?”引导幼儿发现木偶身上有两种颜色,并请幼儿根据木偶的特点,给小木偶取名字。

2、“小木偶要求你们也象它一样,一边红,一边黄。”请幼儿自己戴上手腕套,并和小木偶对比,是否一样。并和老师一起在音乐的伴奏下尝试看图做动作。

3、“你们的后面也有许多的小木偶,去找一个做好朋友吧。”请幼儿看自己的图片做动作,并互相学习。

4、“小木偶还会变身呢。”请幼儿和身边的小木偶变身,并做动作,告诉幼儿和更多的小朋友交换,可以学到更多的动作。三、“小木偶累了,我们轻轻把它请下来,好吗?”幼儿再次和老师一起跳舞,离开活动室。

活动后的.反思:

活动体现了学科的整合,它能给幼儿综合整体的知识,从“小木偶”动态的东西进入,把肢体语言,区分左右手,习惯的培养。。。。。。非常自然的整合进去,体现了师生互动,克服了以往模仿和跟着老师做的模式,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愿意亲自尝试,帮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0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团纸球和套皮筋的方法制作毛毛虫,并尝试为毛毛虫贴眼睛和嘴巴。

2、通过练习捏、揉、团、抓的技巧,增强幼儿双手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二、活动准备:

制造成型的毛毛虫一个、 裁成小块的报纸若干、袜子人手各一、皮筋若干、托盘、小筐、塑料碗

活动重点:将报纸揉成球

活动难点:将蒙氏活动中五指抓、三指抓恰当的应用于活动中,给毛毛虫身上套皮筋。

三、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发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看,是谁呀?她长得什么样子呀?当幼儿说不出来时可引导幼儿:他的身体长的是什么样子的?长不长呀?

教师小结:毛毛虫长得长长的,他的身体是一节一节的。

二、通过观察分析,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毛毛虫的制作材料。

1、教师:小朋友们猜猜看,毛毛虫是用什么做成的?(鼓励幼儿说一说做毛毛虫所用的材料)

2、教师:刚才小朋友们说了许多做毛毛虫的材料。那,毛毛虫究竟是用什么做成的呢?现在咱们就来看一看。

(教师边打开毛毛虫边向幼儿展示所用材料并要求幼儿说出材料名称。)

教师小结:噢!原来袜子里面装上纸球,外面套上皮筋,便做成了毛毛虫。

三、教师示范。

1、教师:那你们知道老师是怎样用这些东西做毛毛虫的吗?现在咱们就来看一看一老师究竟是怎么做毛毛虫的,来看老师的手。(教师开始示范)

先选一只袜子放在手边——拿纸团成球塞入直到塞满——拿皮筋把口封住——然后用手摸到一个球套一个皮筋——最后贴上眼睛和鼻子。

2、现在,老师的毛毛虫做好了,谁来说一说,老师是怎么做毛毛虫的?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说得都很好,老师先选一只袜子放在手边,然后将纸球塞入袜子,套上皮筋,最后,贴上嘴巴和眼睛。把即时贴反面的纸解下后放到小筐里。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与指导

1、教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做一条自己的`毛毛虫?

2、教师:小朋友们在做毛毛虫时,有时间的可以贴上眼睛和嘴巴,没有时间的可以等下一次再贴。

3、教师:遇到困难的时候小朋友可以请老师帮忙,也可以看看你临边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教师重点观察以下内容:幼儿能否将纸揉成球。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将纸团塞入袜子中,并将皮筋套在袜子上。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将毛毛虫的眼睛、嘴巴贴上。)

四、讨论分享。

教师:小朋友们的小手真能干,一会儿就将毛毛虫做好了。现在小朋友们拿着自己的毛毛虫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告诉他,你的毛毛虫是什么颜色的,毛毛虫身上套的是什么颜色的皮筋,好吗?

五、活动延伸。

教师:现在,咱们拿着毛毛虫到另一间屋里去跟毛毛虫做游戏吧!

《幼儿园小班教案范文集合十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