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幼师资源 > 说课稿

幼儿说课稿

时间:2024-11-14 11:06:24 晓怡
幼儿说课稿模板合集七篇

幼儿说课稿模板合集七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说课稿7篇,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说课稿 篇1

设计思路

本活动是五月主题探索活动“水”的一个幼儿生成活动。源自幼儿对冲剂类药物放入水中后会发生溶解现象的好奇。

根据大班幼儿的兴趣所在以及他们在认知活动方面,无论是观察、注意、记忆过程或是思维和想象过程,都有了自己的.观点和方法这一年龄特点。我主张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尝试、实验,从中发现有些物质能溶解于水,有些物质不能溶解于水。重点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和细致的观察力。

活动流程和教学方法

首先把活动室布置成实验室,投放大量的实验材料。以幼儿到实验室做实验的形式展开活动。

尝试1:

幼儿自行实验→记录结果并进行比较→交流讨论

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幼儿,倾听幼儿的想法,但并不真正加入实验,旨在培养幼儿的独立操作能力。

得出结论:

1.一些物质放进水中会不见,这种现象叫溶解。

2.有些物质能溶解于水,有些物质不能溶解于水。

尝试2:

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幼儿自行实验→交流讨论

教师以平行者的身份参与幼儿实验,进行个别辅导。

得出结论:

容器内水位升高,投放的物品却不再溶解于水,这种现象叫饱和。

活动分析

在活动中,幼儿对颜色鲜艳、常见的实验材料兴趣较浓,使用频繁。同时,幼儿获得多次尝试机会,运用一定的观察操作方法,能将所获取的经验用记录的方法表述。

延伸活动

在尝试2中,幼儿发现饱和现象,提出许多解除饱和现象的方法,鼓励幼儿进行尝试,看看是否会解决饱和现象。

幼儿说课稿 篇2

一、 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大班音乐欣赏“摇篮曲”,这首歌曲有三段。这教材所含的知识点是:摇篮曲的节奏特点及情绪色彩。由于大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欣赏音乐作品的基础,能完全较为正确的来辨认音乐作品的情绪及节奏特点。因此只有掌握了摇篮曲具有的缓慢轻柔的节奏特点,优美抒情的情绪色彩。才能更进一步了解作品表达的思想内容,为教学地顺利开展做好铺垫准备。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在整个知识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音乐教学的意义中所提到的:对幼儿来说音乐活动的意义决不应局限于音乐本身,它同时也要有益于发展幼儿的智力和体力,陶冶幼儿的情感、品格,形成幼儿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使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1、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浓浓的母爱、享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2、发展幼儿的音乐理解力、想象力及表现力,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良好习惯。3、引导幼儿了解摇篮曲的性质特点,知道这是一首东北民歌,启发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达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教学重点是:引导幼儿注意倾听,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制订的依据是: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形象是通过各种表现手段如旋律、节奏、速度等而塑造出来的。而音乐又是一门时间艺术,是在时间中流动的,稍不注意就会流失过去,作为歌曲的欣赏幼儿可以借助于歌词来理解歌曲内容。大班幼儿注意力的发展比较好,也具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因此只有聚精会神地倾听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才能使幼儿与歌曲产生共鸣。

教学中的难点是:引导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达情感体验与联想。难点制定的依据是:欣赏音乐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幼儿的认知程度具有感性大大超过理性的特点。因此在音乐感知的基础上,产生情感体验及联想从而达到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对幼儿来说及具挑战性,就象一个跳一跳就够得到的果实,借助于教师的引导帮助,

幼儿通过努力是可以完成的。

二、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依据纲要的精神:音乐教育不是用说理的方法,而是通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丰富幼儿感情,启迪幼儿智慧,培养良好的个性。我主要运用了欣赏法、启发联想法和情绪感染法进行教学。

第一种欣赏法,这是音乐欣赏教学不可缺少的方法。在欣赏法中又分为完整欣赏和分段欣赏两个层次。整首欣赏,其目的就是保持作品的完整不割裂,给幼儿一种完整的感受。分段欣赏的目的是引导幼儿进一步深入地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感受摇篮曲的性质。因此教学中的第一遍欣赏是完整欣赏,给幼儿初步的音乐印象;然后再分段欣赏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再完整欣赏,这是幼儿对摇篮曲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赏析。在运用欣赏法时为幼儿创设安静温馨、有利于倾听的教学环境,借助于动感的多媒体课件、教师声情并茂的的演唱。在听觉和视觉上给幼儿积极的刺激,使幼儿对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绪有充分的.感受,激发幼儿爱妈妈的美好情感。

第二种启发联想法,音乐是表现人们的思想,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它会给人以美的享受、思想感情的陶冶,在美的享受中能使听众产生联想与想象。这首摇篮曲表现出的优美、温柔的情绪,妈妈对宝宝无限的疼爱与期望都会引发起幼儿的联想。比如在完整欣赏后启发幼儿:“你想想妈妈在唱着摇篮曲哄宝宝睡觉的时候脸上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在分段欣赏时教师启发幼儿联想妈妈是怎样爱自己的?从而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产生爱妈妈的情感。在引导幼儿开展联想时我注意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如语言和动作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第三种情绪感染法,因为音乐是一种表情的艺术,很容易使幼儿受到情绪的感染,它在引导

幼儿欣赏歌曲的过程中起到了示范榜样的作用。在活动中除了欣赏录音外,我特别注重让幼儿欣赏我的演唱,因为通过声情并茂,面带微笑的演唱,和幼儿面对面能将歌曲柔美的情感和妈妈对宝宝的爱传递给每个幼儿,引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另外在孩子安静欣赏录音时,我会用温柔的目光注视每一个幼儿,用轻柔的动作适时给予提示,与幼儿之间进行无声的情感交流。

以上三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技术在活动中交替使用、相互补充,使教学活动动静交替。注意发挥了音乐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视了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三、学法指导

教学中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学法指导,一方面是引导幼儿养成注意倾听的良好习惯。音乐是时间艺术,要想获得良好的音乐欣赏效果,注意力集中是先决条件,只有认真地去倾听才能正确地感知作品的旋律、节奏、速度和表达的思想内容。为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我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指导帮助:1、根据新纲要中“幼儿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中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这一指导思想,我在活动中特别注意了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比如在导入部分,用动感的多媒体课件“美丽的夜空“为背 ……此处隐藏8963个字……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一定会十分活跃。而重点部分的教学采取动手操作实践,幼儿人手一套教具,人人能动手动脑,练习次数多,密度高,有利于幼儿熟练地掌握5的分解,保证了课堂教学效果。老师深入浅出的引导可充满激励的语言,将会给幼儿不断探究的动力和热情;而层次分明难易适度的过程,也使新知得到巩固和应用。可以说本课的教学环环相扣,清晰有序,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幼儿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风就在我们身边,幼儿园里常听孩子们在议论:今天一点风也没有热死了;空调吹出来的风好凉快呀;台风、龙卷风真厉害,把房子都吹倒了;风来了,我的风车转起来了......,当然,关于风的话题还有很多很多,从孩子们的谈话中可以看出风是孩子感兴趣的内容。为此,我追随孩子的生活经验,以常见的自然现象风为载体,设计了本活动。通过提供丰富的、适宜的操作材料与环境,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探究环境、与环境互动,从而直观、形象、生动地获得有关风的认识。此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正如《纲要》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大班幼儿对风的认识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根据大班幼儿的发展水平,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风的好奇心和探索风的兴趣。

2、尝试探索各种产生风的方法,初步了解风的形成。

3、简单了解风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激发幼儿对风的好奇心和探索风的兴趣。难点是尝试探索各种产生风的方法,初步了解风的形成。

活动中我通过让幼儿玩变风、送风游戏及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让幼儿在有趣的情境中形象直观的了解了风的形成,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使活动的难点得以有效的突破。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我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因此,结合本次活动目标,我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了解过最近几天的天气情况,到户外感受风的存在,观察过刮风时的景象。

2、物质准备:若干能产生风的物品:扇子、垫板、纸板、书、帽子、盒子、报纸;打气筒、一次性针筒;各类弹力瓶(如洗洁精瓶);气球;吹风机、玩具电扇(如凉帽上的电扇)等

3、环境创设:在室内悬挂彩旗、彩条、风铃,摆放风车、乒乓球羽毛球等风一吹就能动的物品若干,。

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外,还采用了集体谈话、分组探索、快乐游戏的组织形式,具体的方法有:操作法,观察法,交流讨论法,启发提问法,这些方法的应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和乐于探索、主动学习的能力。

三、本次活动的学法是这样的

活动中我引导幼儿通过操作法、观察法、体验法等来获得知识,通过一些启发性问题:如:能不能想办法变出风来?"那就让我们用这些东西来试一试"?激发起了孩子的探索欲望。孩子们最喜欢动手摆弄,他们都期待着去操作。最后,用归纳法得出结论。

四、整个活动过程大约需要30分钟,是通过四个环节来完成的。

第一环节是谈话导入,激发兴趣。以幼儿学做小小天气预报员的形式导入课题。

第二环节是幼儿操作探索:玩变风游戏。(幼儿自由选择各种物品探索变风的方法和风产生的原因)

第三环节是再操作探索:玩送风游戏(让孩子们再次运用各种感官及参照物感受风)

第四环节是谈话讨论。简单了解风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下面我就来具体介绍每个环节的活动情况:

(一)第一环节是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大约需要3分钟)

1、首先让幼儿学做小小天气预报员,给大家介绍这两天的天气情况?风力怎样?

2、然后教师根据孩子播报的风力适时提出问题:你怎么知道有风?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这一问题的提出会使孩子回忆起以往的经验,会说"风来的时候我看到红旗在飘、树枝在摇......"

(二)第二环节是探索操作:变风游戏(大约需要17分钟)

(让幼儿自由选择各种物品探索产生风的方法,了解风产生的原因。)

在这一环节中又分了三步:

(1)第一步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巡回指导。孩子们自由选择各种物品想办法变出风。

(2)在幼儿进行一段时间的探索之后,接下来的第二步是幼儿交流分享探索结果。"说说自己刚才玩了什么?是怎么变出风的?"

教师则根据幼儿的回答随机整理变风的方法。

(3)第三步是师生共同讨论风的形成原理。

①首先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讨论:为什么扇一扇、捏一捏、一推一拉、风叶一转动就有风呢?

②然后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随机总结风的形成: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空气,当我们扇一扇、捏一捏、一推一拉、一开开关风叶一转动时,空气就流动了,空气一流动就产生了风,

在整个的第二环节"变风"游戏中,我为孩子提供的大量的可产生风的物品,满足了不同层次幼儿主动探索自主选择的需要,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初步了解了风产生的原因,这正如皮亚杰所说的,儿童独立摸索,看起来是"浪费"了时间,实际上恰恰是赢得了时间。

(三)、第三环节是再操作探索:送风游戏(大约需要6分钟)

活动一开始我只是让幼儿通过回顾经验,感受发现风的存在,缺少具体直观,那么孩子在第二环节尝试变风之后,又在第三环节设计了"送风游戏",主要是让幼儿进一步运用各种感官及参照物感受风的存在,激发探索风的兴趣。

1、请小朋友自由玩送风游戏。可以把风送给自己或好朋友,也可以送给你喜欢的东西。

2、幼儿交流把风送到了哪里:我们把风送给了彩带,彩带飘起来了。我们用小气球把风送给了好朋友,听到了风的声音。我们把风送到了好朋友的脸上,好朋友感到很凉爽......。

3、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随机整理,提升出新的经验:原来,许多东西有风就会动,因此能用眼睛找到风。有风的时候,也会听到声音,因此,用耳朵也能找到风。风吹到身上感到很凉快,用我们身体的皮肤也能找到风。

(四)、最后一个环节是谈话交流:简单了解风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这一环节我提出三个问题让幼儿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初步了解风的用途和危害。

①第一个问题是:"风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用处?"

②第二个问题是:"风有这么多好的地方,那它有没有不好的时候呢?"

③第三个问题是:我们平时应该怎样做才能减少风的危害?

通过讨论让幼儿了解,我们可以常听天气预报,对大风提前做好防范准备;也可以全民动员搞绿化,广造防护林,减少风沙的危害。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他们对环境的关爱之情。

活动延伸:把若干能产生风的物品投放到区域中,让幼儿继续探索。如:可以玩:"大风小风变变变"的游戏,尝试探索怎样让风变大一些?怎样让风变小一些?等等。

《幼儿说课稿模板合集七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